“十五五”期间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前瞻研究(上篇-产业趋势洞察)|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八)

正略咨询基于过往TMT行业(科技、媒体和通信,含IT企业和运营商)咨询项目经验和产业研究成果,总结并发布“十五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前瞻系列文章。本文为上篇-产业趋势洞察篇,分享关于“十五五”数字经济的八大趋势洞察和前瞻研判。

 

一、发展数字经济意义深远、战略价值巨大

 

核心观点:数字经济将取代房地产成为乘数高效应最高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10%。信通院于8月末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指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6.45%,至2030年这一贡献率有望超70%,数字经济将接力房地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与房地产行业一样,数字经济具有极高的乘数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数字经济增长对于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芯片、算力和屏幕等上游领域的投资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

 

二是所有数字经济业态都以软硬件和电子设备为载体。

 

三是很多虚拟经济业态(如电商、外卖、游戏)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融为一体,其繁荣壮大会有力带动实体经济的繁荣或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二、数据要素未来可期但市场化任重道远

 

核心观点:中国是全球首个探索数据要素商业化产业化的国家,未来可期,但任重而道远。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并列,成为新的生产要素。2022年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据二十条”发布,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探索数据要素商业化产业化的大国,随后相关法律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市场交易体系加速建立。2022年国家数据局揭牌成立后,全国各地数据局、数据集团、数字产业/科技集团、交易中心和各类咨询/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国资国企新生力量将与各类DICT/TMT/互联网企业携手合作,成为推动产数融合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十五五”将是数据要素相关市场主体找准自身定位,探索商业模式的战略窗口期。

 

十五五”时期,数据要素相关政策、基础设施和流通交易体系将逐步建立完善。当下,数据要素市场化仍处于早期摸索阶段,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和地方平台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融资)业务先行先试。

 

对于前者——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十五五”中前期,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工作重心在于破解数据三权不统一产生的一系列产权、合规和安全问题;“十五五”中后期,重点工作将转为找到变现路径,开发大客户并证明数据产品和服务真正为客户创造增量价值。

 

对于后者——数据入表融资业务,“十五五”中前期的重难点在于企业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和数据资产评估,中后期将转为企业数据市场化交易,即供需匹配机制和定价标准。

 

数据要素市场化是国家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而做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其成功有两大关键要素:

 

一是体制机制设计能否以降低交易成本而非服务监管目的为导向,即有力支撑有效促进数据资源和资产的市场化流通和交易。

 

二是需破解数据(尤其是除公共数据外的绝大多数企业和商业数据)非标准、非均质的本质属性带来的供需匹配难、定价难的流通交易问题。

 

这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数据要素经济业态乃至数据财政模式是否未来可期、可依赖。

 

三、信创技术国产化替代将二次提速自主可控不日而至

 

核心观点:“十五五”期末,信创产品国产化替代进程将基本完成,诸多卡脖子领域将实现自主可控,政企客户对信息和数据安全的重视将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四五”以来,在政府机构和国央企带头引领下,芯片、操作系统、大型交换机、存储、数据库、ERP、工业软件等信创技术国产替代如火如荼。至“十五五”期末,国产信创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和产品可用性将获得极大提升,大规模信创产品国产替代进程将基本完成,绝大多数领域将实现自主可控。一些行动滞后的政企客户不情愿的拖延态度将化为不得不的现实选择,即便是最坚固的堡垒——金融行业,多数领域也将被一一攻克。正在发生的外资ICT企业逐步退出中国将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注脚。

 

今年ICT领域的两大突发事件——微软蓝屏全球宕机和黎巴嫩寻呼机爆炸,为政商界敲响了安全警钟。“十五五”期间,在政策推动下,为有效应对美网络渗透和黑客攻击,政企大客户对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重视度和投入度将出现显著提升。

 

四、IT服务行业有望摆脱低水平竞争困局

 

核心观点:IT服务市场将进入加速整合周期,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和国企主导招投标市场将成主旋律,全行业利润率有望触底反弹。

 

最卷行业遇上经济下行周期,IT服务头部企业都难逃亏损困境。客户预算少、付费意愿低、偏好定制化项目交付模式,叠加行业供给过剩导致的低水平价格战,是导致很多IT服务企业在疫情后时代运行在盈亏平衡点之下的根本原因,供需两方面的不利因素似乎已成为锁死IT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魔咒。物极必反,我们相信“十五五”时期,利于困顿中的IT服务行业有望依靠市场调节机制走出恶性循环,即长尾供给低效产能退出市场和二三线服务商被头部企业兼并收购。只有经历洗牌期的阵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IT服务企业的利润率和研发投入才能回归至合理水平,推出更高质量、更高技术水平、更高标准化程度、更高客户适配性的产品,从而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走出囚徒困境、零和博弈。

 

另一方面,央国企系统内的IT或DICT相关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主导权仍将持续提升。

 

一是三大运营商凭借资源、能力和先发优势,已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的第一主力军,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云服务和智算中心建设等领域市占率断崖领先,在很多细分领域和区域的公开招投标项目中标率甚至超过80%。

 

二是各级地方政府近两年纷纷成立大数据集团,政务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行业监管等诸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未来将采用统管统招统建的方式推进,“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大项目招投标市场的主导权将进一步提升。

 

三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半数央企已完成数字科技公司的组建或升级,以承接和赋能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任务,此外很多省属大型国企也在近年将IT部门分拆或独立运营,这意味着中小IT服务企业将更难承接到高质量的大项目。

 

五、IT设备和电子产品出口历史性机遇从天而降

 

核心观点:中国IT设备及电子产品和元器件出口未来5年将高歌猛进,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地缘战略博弈的重要筹码。

 

近期黎巴嫩民用通讯设备爆炸事件,引发中东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高度警惕和国家安全担忧,被网友调侃为沙特版的“虎门销烟”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缩影。这一事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缘战略将产生极为重要且甚远的影响。

 

十五五”时期,将有更多中东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用、军用和民用的IT和电子设备会指定向中方企业直接采购。叠加中国信创产业国产替代、高歌猛进的趋势,一个年产值千亿美元级的电子产品和元器件增量出口市场呼之欲出,对未来5年中国经济保增长、增加外汇储备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都将形成关键支持,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升级、政府和企业部门信息安全重视度投入度提升、以及信息系统软硬件集成水平上新台阶。

 

六、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加持

 

核心观点:数字技术将有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催生新的文化消费和投资业态,科技元素也将成为很多文化消费新产品引爆市场的关键成功要素。

 

2023年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2522”整体框架。其中的“5”代表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文化传媒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十五五”周期,文化强国在诸多国家战略中须摆在更加靠前的位置,因为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已经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到了“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和正面形象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为世界居民带来的的价值观认可认同,将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中国企业品牌营销的“天字号”工程,因为文化、科技、金融等软实力比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具有更强的持久性和渗透性。“十四五”周期,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全国各地更加重视文化保护、传播和消费提振。2023良渚论坛、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召开以及首都文化科技集团的设立都是在这一战略部署下的落地举措。

 

文体旅融合将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化和大健康一样,是个业态丰富、外延极大的产业。我们常说文娱、文旅、文体不分家。去年以来,冰雪经济、淄博烧烤、尔滨文旅、黑神话悟空等文化消费拉动小引擎接踵而至。近年来,国潮国风大行其道,深得年轻人喜欢,进入“十五五”周期,随着国家和地方在文化传播和消费刺激方面投入的大幅增加,每年将有更大更多的文化消费引爆点和话题制造者出现。

 

文化行业同样呼吁和盼望新质生产力的加持,“十五五”时期,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赋能作用将更加凸显。

 

一是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数字出版的中速增长、MR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数字版权交易、景区新型导览方式和科旅融合沉浸式体验。

 

二是数字经济催生出知识付费、直播营销、数字人、数字藏品、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文化消费和投资新业态。

 

三是如人工智能、游戏引擎、全息视听技术、人形和仿生机器人等科技元素,将成为很多文化消费新产品引爆市场的关键和企业品牌创意营销、事件营销的利器。

 

七、企业数字化转型将避轻就重聚焦“真·价值创造”

 

核心观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从探索迷茫期进入战略攻坚价值兑现期。

 

十四五”周期,央国企掀起了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中国很多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始于20甚至30年前,如今相信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当我们在计算和衡量企业在IT建设方面的投入产出比或复盘过往的功过得失时,很多是非成败冷暖自知。很多项目高开低走,有的只活在PPT里,有的只演过两次烟花秀,有的遇到一言难尽的利益问题或莫衷一是的权责之争。时至今日,能自称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央国企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相比之下,生产制造领域民营企业和大消费领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因以围绕市场、服务客户、提升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导向,成功率要高得多。

 

十五五”周期,国央企在强化主责主业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使命感召下,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战略攻坚阶段,剑指管理主价值链和核心业务系统,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将更聚焦解决难题和创造效益,否则再强的战略定力也难掩项目后评价时的避实就虚、捉襟见肘。

 

八、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将决定数字经济增长的加速度

 

核心观点:人工智能拥有无限光明的未来,将引领人类社会迈入新纪元,但就如其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一样,最终很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

 

自ChatGPT3.0发布以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拓宽人们对AI智能体的认知边界,但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未因AI一日千里的技术进步而发生太多太大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政企产品中的嵌入和生活场景中的融合,仍需假以时日,真正的AI应用奇点和“iPhone时刻”有望在“十五五”出现。

 

对于AI不要过高期待短期出现杀手级应用,但更不应忽视长期颠覆性力量。从中短期(至“十五五”期末)看,在资本力量助推和扶持下,AI行业仍将呈现百家争鸣格局,但从长期来看,AI行业算法为王,很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终局(CR3>80%),如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样,产能过剩、算力过剩和电力过剩的发生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将引领人类社会走向下一个纪元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这个拐点相较其他行业或类比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会来的更晚、烈度更低。

 

以上内容为正略咨询有关于数字经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和洞察,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本系列文章的下篇-企业行动建议篇,将于近日发布,敬请期待。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