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保密公众号)
自2011年微信正式上线以来,短短十余年时间,用户数量从0增长到12.6亿,它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因微信造成的失泄密案件愈演愈烈,屡禁不绝。今天,密仔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微信传输中的泄密风险。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景:小王想要在微信上给小李发送“在吗?”,小李想要收到这条信息,则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①发送者小王进行以下操作:登录微信客户端→与微信后台建立连接→编辑信息“在吗?”→点击“发送”;
②微信后台进行以下操作:存储发送信息→向接收者推送新消息通知→向接收者下发消息;
③接收者小李进行以下操作:登录微信客户端→与微信后台建立连接→从微信后台接收消息。
经历以上三个步骤后,小李才能看到小王发来的信息。
那么,我们的聊天记录是保存在哪里的呢?结合腾讯公司的说法,微信的聊天记录有3种存储状态:
①在用户自己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永久保存,除非用户自己将其删除;
②在微信的云端保存,时长三天;
③接收者还未接收的信息,会一直保存在云端。
那么,这里所说的微信云端又是在哪里呢?据了解,腾讯在全国各地有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上面提到的微信云端数据,大概率存储在这些地方。
信息又是怎么从发送者发到微信后台,以及从微信后台下发到接收者的呢?
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时候有一条“路”。举个例子,如果你使用的是手机微信,那么一条信息要通过以下路径发出去:手机→基站→运营商机房→腾讯数据中心,途中需要经过无数个网络机房和设备。如果你使用的是电脑端微信,也要经过无数节点才能把信息发出去。
同样,对方想接收到你的信息,也要经过类似的过程。
从发到收,于我们而言不过一瞬,而实际上消息已越过千里。高效的网络和便捷的微信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网络传输的开放性和透明性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风险。
风险就像空气,无处不在,伴你而行。手机和计算机终端、基站、运营商机房、微信云端……传输路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泄密的源头。
要杜绝风险,唯一有效的做法就是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有关要求,提高保密意识,坚决杜绝使用微信传输、处理任何涉密和敏感信息,同时,发现他人使用微信传输、处理涉密和敏感信息,不要打开或者转发,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